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□蔣興坤
考生出現(xiàn)“高考焦慮”可以理解,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。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,承載著社會對知識改變命運、奮斗成就人生的信仰,是考生人生新階段的起點。高考臨近,因為學業(yè)負擔及心理預期而產(chǎn)生焦慮,是一種正常心理波動,需要考生正確認識,積極調整心態(tài),自信迎考。
雖然“高考焦慮”可以理解,但販賣“高考焦慮”則是一種不負責任、不道德的行為。圍繞高考衍生的商業(yè)宣傳、視頻炒作,很大程度是商家利用考生和家長的“高考焦慮”推銷產(chǎn)品,賺取流量,對于考生提升高考成績并無實際效果。事實上,也沒有幾位家長和考生會相信“逢考必過”“旗開得勝”等這一套套的說辭,大家購買、點贊的行為無非是為了博得一個心理安慰。但如果任由販賣“高考焦慮”的行為泛濫而不加制止,不僅會進一步刺激和放大社會的教育焦慮,更是讓正常、正確的高考心理疏導效果大打折扣,影響到更多考生的正常發(fā)揮。
莫讓自己的高考焦慮成為別人的賣點,要勇于向販賣“高考焦慮”的行為說“不”。距離高考不足10日的時候,對考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合理規(guī)劃最后的復習時間和復習內容,查漏補缺、調整心態(tài),適度的緊張和興奮反而能激發(fā)更多潛力。家長也要多一些“順其自然”的坦然,給考生釋放情緒的空間,向考生傳遞更多積極信號。網(wǎng)絡也不是法外之地,不能任由一些個人和商家胡亂解讀高考信息,誤導、欺騙家長和考生。對非理性的信息,該限流的限流,對發(fā)布惡意調侃甚至攻擊考生的言論,該封號的封號,還高考一片清朗的網(wǎng)絡環(huán)境。
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,但并非“終局之戰(zhàn)”。一個人的成功要靠持久的努力,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已經(jīng)過去。理性看待高考、靜下心來做好考前的工作,壓縮販賣“高考焦慮”行為的生存空間,這些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。
愿考生們都能輕裝上陣、傾其所能,走過風雨看到彩虹。
關鍵詞: